“沒有什么能夠阻擋,我對自由的向往。”放在往年,2022年的第一個小長假,五一正是旅游的最佳時機。
去海邊吹著海風踏浪,去山野間感受細雨微風,去沙漠追逐風沙的壯闊,或是去另一座城市探索小巷煙火......
疫情下的年輕人,看了眼手中珍貴的綠碼——“城市的小角落,其實也很不錯?”
一張毯子,一頂帳篷,幾盤美食,三兩好友——既能感受大自然的自由與愜意,又不能完全逃離城市,露營正從精致露營的打卡體驗慢慢發展成為一種大眾生活方式,穩居各類社交媒體“C位”。
一、為什么露營風如此火?
據數據顯示,2022年全國主要省市五一銷售數據出爐,出游人數同比減少30.2%
2022年“五一”假期5天,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.6億人次,同比減少30.2%,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66.8%;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46.8億元,同比減少42.9%,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44.0%。
一是源于疫情限制了大家的出游范圍,加之生活中的各種壓力,時間久了身體和心理都會莫名的疲憊,露營是親近自然、釋放壓力的出口。
二是滿足大家社交、休閑的屬性。在娛樂項目豐富的露營地,結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,加之各類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,露營也成為了朋友之間的交流話題,談起露營,每個人都能說上一番經驗之談。
三是滿足個性化的旅游需求。相比于傳統的游山玩水、去景區打卡,露營更具特色也更加自由,大家還能根據自己喜好搭配不同的旅游方式,例如露營音樂會、露營賞花等等,并且參與門檻也低。
種種因素疊加下,露營成為了生活之外的喘息之地,旅游的新出口。
二、巨額流量的驅使,“露營”掘金能力如何?
原本只算是小眾需求的露營,經過一個五一假期,一躍成為都市最熱門的“微度假”方式,全民爆火了。
“一篷難求”之下,不僅有酒店將“露營”作為流量密碼,進行了酒店與露營結合的試水;有設備商緊跟“風格營”、“野奢露營”的新需求,推出了裝備、器具更豐富的產品;有房車露營地打起了“安家置業”的擦邊球,打算演變成頗具規模的居住區;甚至連愛奇藝都緊跟時事,要上一款新綜藝《一起露營吧》......
有了巨額流量的驅使,資本布局“新賽道”的速度遠比想象中更快。
據央視財經報道,僅2022年1-4月,我國已有超7200家露營相關企業成立。
露營場地運營市場規模也同樣可觀,一組來自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:2014年至2020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77.1億元增至168.0億元。2021年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至299.0億元,到2022年更是有望達到350億元的規模。
據京東發布的報告顯示,4月以來,京東上露營產品的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長145%,帳篷/墊子類商品成交額同比增長達229%,消費者戶外露營呈現出“戶外裝備要配齊”、“出行防護不能少”、“自駕裝備要升級”三大趨勢特征。
從露營營地運營,到露營設備制造,再到露營營銷平臺,新玩家們正扎堆涌入,而行業崛起的另一標志是風投資金也在不斷入場。
2021年11月,露營品牌“大熱荒野”連續獲得兩輪超千萬元人民幣融資,今年3月份,連鎖營地品牌嗨king野奢營地獲百萬天使輪融資,估值達數千萬元等。與此同時,在二級市場上,露營概念股在股價和業績上也反映了市場的火熱。
資本的介入后,露營被賦予了更多功能的露營。畢竟,比起裝備簡單的常規露營,從營地車、戶外椅、野餐墊、便攜餐桌等裝備的升級換代,到集所有東西于一體的露營房車,再到打著露營旗號的酒店和民宿,與精致露營沾邊的裝備和服務看起來都很高大上,也意味著這種露營方式沒有低配版本。
但這個被一眾從業者看好并為之投入甚多的“新賽道”,到底能不能算作一個可以長期火下去的“大眾需求”?
要知道,雖然看似露營已經爆火,但這個產品之所以在現階段得到了大規模推廣,主要是它滿足了人們在特定時期的需求,很多消費者的跟風意味更濃,當這一波熱度褪去過后,露營的真實紅利還剩下幾分?
三、露營這門經濟能成為未來的趨勢嗎
露營最早起源于歐美,已有百年發展歷史。根據 Outdoor Foundation和OIA數據顯示,2020年美國露營參與率15.8%,露營人數較上年增加617.8 萬;美國露營家庭數量達8610萬戶,露營滲透率超65%,而我國露營參與率僅為3.1%,可以看出,我國露營還處于發展初期。
現國內主要城市一般低端營地費用在20萬-30萬,中端30萬-50萬,高端50萬-80萬,輕奢則是80萬-100萬。
且重資產運營模式下的露營產業還面臨“入門容易,掙錢難”的局面,從拿地、基建、裝備到后期的人力,考慮到玩法流行風向,營地還要緊跟潮流,創新露營旅游市場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,都是不小的支出。
而且,露營作為目前旅游業唯一逆勢增長的細分市場,同樣存在淡旺季,多數人偏愛在春節、秋季兩個季節外出扎營,尤其是北方地區,一到冬天露營的人就少了,但還需要給員工發工資,可見露營場地服務并非是賺快錢的生意。
而且精致露營不算剛需消費,網紅效應明顯,這就會導致另一個問題——復購率低。
以露營裝備為例,帳篷、折疊桌椅等并不是易耗品,相關企業營收想要持續增長,必須不斷地拉新或者通過產品升級優化來提升復購率,并且企業在投入高額的研發費用時候,還要面對市場上的抄襲。
另一方面,品牌方還需要通過線下活動、社群以及新媒體渠道的品牌宣傳,搶占消費者心智,基于品牌的信任產生復購。
從2020年到現在,我們可以發現,國內市場跟風速度非常快,這兩年線上的流量玩法已經被充分挖掘,開始同質化,如何在線下解鎖新的流量密碼,成為很多品牌和線下業態持續探索的問題。
尤其是這兩年疫情帶來的零售市場大洗牌,出現了很多新的機會窗口,線下強社交和強體驗的不可替代性,也讓品牌的線下布局成為一種必然。
隨著消費者通過拍照種草、朋友圈效應傳播的露營內容越來越多,露營這股風還會繼續吹下去。但是想要走得更遠,未來“露營經濟”還需解決“行業痛點”,創新融合其他產品,上線不同的新玩法,來滿足大眾旅游個性化、特色化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