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知乎看內容運營能力相關的回答時,發現不少答主列出內容運營起碼要掌握十幾種能力,比如選題、用戶畫像、商業化、流量運營、推薦策略等。
讓人誤以為,只要學了,就可以成為中級或高級內容運營了,于是去報課買書,學了一大堆概念,除了讓自己的大腦感覺收獲很多,似乎再沒有其他的作用了,現實中找不到任何的應用場景。
所謂「在其位,謀其政」,在那個職位上,就應該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情。內容運營也是,你得了解自己是在什么階段、要做什么事情、目標是什么、遇到了什么問題,然后去找對應的解決辦法。
總體而言,做內容運營可以簡單劃分為三個階段,這也可以對應運營人能力提升的三個階段:
1、初級內容運營:做好一個點;
2、中級內容運營:做好一條線;
3、高級內容運營:做好一個面。
一、初級內容運營
做好一個點,指的是做好內容流程「定位-生產-篩選-加工-分發」的某個點。而在大多數公司的初級內容運營里,最常做的是內容生產或內容分發。
1、內容分發
內容分發是把文章或視頻放在什么位置,讓用戶能夠看到,比如公眾號、APP Push。我做社區運營時,第一個任務是每天在推薦頁第一屏固定 5 篇文章,以提高推薦頁第一屏的文章點擊率。當時社區的推薦頁,類似 B 站推薦頁,采用雙列瀑布流,會展示文章的標題跟封面。
一個好的運營,是有一套科學的做事方法,這個方法是復盤,即事先做計劃、事中按計劃執行、事后拿到結果去迭代。看對應的數據,就是驗證運營結果的過程。
如下圖所示,我會事先猜測某篇文章會不會火,寫下猜測理由,然后去執行,最后收集相應的點擊數據。
數據是細化到每一篇文章的點擊率是多少,每天或每周對數據進行分析,總結出用戶的內容喜好。比如,看哪些內容點擊率是最高的,分析它為什么高,原因是內容類型,還是內容標題的某個關鍵字?例如「學生黨」字眼的標題點擊率高,那么下次再用「學生黨」字眼的標題去測試,三次過后,點擊率還是高的話(≥ 5% 視為高),則視為有效的關鍵字。
不久后,我會形成極強的網感,看到一篇文章的標題,我大概能知道用戶喜不喜歡這篇文章,以及放到某個位置后,大概能獲得多少的點擊量。
多次總結之后,就會形成運營規范。這個規范是可執行的具體事項,如下圖所示,其他同事看了之后,也可以組合出一條熱門的文章標題。
2、內容生產
內容生產是寫文章或拍短視頻,可以自己寫,也可以找人寫,核心是形成穩定的供給,比如每周四都能在公眾號推送一篇文章。
要形成穩定的供給,就要搞清楚寫什么,怎么寫。前者是選題,比如精力管理、私域運營;后者是技巧,包括爆款標題、文案寫作、配圖配色等技巧。
不知道寫什么時,不妨去借鑒類似的自媒體賬號,如下圖所示,把它們的文章或視頻收集起來,并且記錄數據,然后優先挑出點贊率高的爆款選題去寫。在內容創作方面,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,并且火過的選題還容易再火一次。
此外,如果你持續輸出某種類型的文章,比如 3C 數碼行業的測評,那么可以列出標題、配圖、正文的標準,找 KOL 或兼職代寫,減輕自己的負擔。
二、中級內容運營
只盯著內容生產或內容分發,是很難混出頭的,你得做好一條線。這條線,指的不僅是「定位-生產-篩選-加工-分發」的整個內容流程,更多是你得為內容設計出商業化鏈路,幫公司賺到錢。
對于公司而言,做內容是為了增長和流量,做增長和流量是為了商業化,說白了,就是為了賺錢。好比公司讓你做短視頻賬號,不管輸出了多少條內容,吸引了多少粉絲,最終都靠廣告或直播賣貨進行變現。
但對于用戶而言,用戶購買你的產品,是因為他信任你,相信你的產品能解決他的某個問題。但要獲得用戶的信任不是一蹴而成,特別是高客單價的產品,這就需要反復與用戶接觸,不斷加深他對你的印象,從而讓他相信你,為你的產品付費。因此,有些內容是為了吸粉,有些內容是為了留存,還有些內容是為了做轉化。
1、為目標寫內容
在拿到一個選題時,首先跟領導確定業務目標:這篇文章是為了達成什么效果?是為了品牌曝光?是為了獲得更多的 APP 下載量?還是為了讓用戶下單購買?
其次,搭轉化路徑,看看是否有前后環節的人。若有,就和前后環節的人做好協作,把整個路徑搭建起來;若沒有,那就自己圍繞目標去設計文章中的轉化路徑。
需要注意的是,用戶體驗路徑之前,是帶著某個預期來的,而這個預期往往是你提供的產品,能解決他的某個問題,比如你在文章中說你有讓他年入百萬的辦法。因此,在搭轉化路徑前,還得了解用戶,他是誰?在哪里活躍?有什么共性問題?
舉個例子,假如你是知乎的內容運營,現在接到一個任務,要讓更多人來觀看《知乎全媒體運營直播課》。
圍繞「吸引更多人觀看」這個目標,你需要聯合產品運營、社群運營、直播運營等同事,搭建出「點擊文章轉化點-課程詳情頁-支付-添加老師微信-觀看直播課」的路徑。
最后,發布一篇文章后,要用表格定時記錄轉化路徑的數據。數據不好,就找到問題針對優化;數據好了,就進一步擴大,將效果發揮極致。
如下圖所示,每一層轉化,從瀏覽文章,到進入課程詳情頁,到支付,用戶都在不斷流失。如果光盯著最前面的「瀏覽文章人數」,以為進來了很多流量,但每一個環節的轉化率都很低,最終的「觀看直播課人數」也很少。因此,我們得盯著目標:如果這篇文章的目標是讓更多的人觀看直播課,那么我們可以損失一點瀏覽量,把最精準的受眾吸引進來,提升從瀏覽到觀看直播的轉化率。
2、內容產品化
當內容數足夠多的時候,用戶就會出現群體化,需求也會進一步細分,行為也隨著變得復雜,比如中公教育公眾號的群體有大學生、職場人士,需求有考研、考公、考證、提升學歷等,行為是從「推送了什么就看什么」的被動行為,延伸出「自己找點想要的」的主動行為。
針對主動行為,我們得從產品功能去組織內容,形式有專欄合集、搜索導引、標簽分類、頻道、優化推薦機制、信息流等。
在主動行為里,也可以細分為三類用戶:
第一類是大明用戶,有明確的目的,找你就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,比如上京東是為了買一把吉利牌剃須刀。
第二類是笨笨用戶,有大概的需求,但還沒那么明確,或者說想買但不知道買什么,比如想買裙子,但她不知道真正想要什么樣子,還得看、挑選、比較,甚至逛了幾十家裙子,都還沒下單。
第三類是小閑用戶,是為了消磨時間,就想隨意看看,比如打開支付寶,到螞蟻森林收集能量去種樹。
因此,在做產品功能時,就得想清楚:哪一類用戶對你產品是最有價值的。
① 如果是大明用戶,那么可以通過頻道分類、搜索、標簽等方式,給予用戶一條明確的路徑,幫助他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。
② 如果是笨笨用戶,那么可以做推薦信息流、熱榜、話題、每周精選等方式,吸引用戶的眼球,讓他沉浸在某類內容里。
③ 如果是小閑用戶,那么可以做猜你喜歡、猜謎游戲、周圍人在看等方式,不斷給用戶推薦他可能喜歡的內容,幫他找到當下感興趣的點。
三、高級內容運營
內容運營,指的是我用內容玩法,幫助你們好好玩,本質上是運營人,更接近產品運營。那么做好一個面,指的是形成一個穩定的內容生態,讓生產者、消費者、廣告主、第三方商家等相關方玩得開心,并且愿意一直留在這里玩。
對此,我們得排兵布陣,了解各方的訴求與需要,投入對應的資源,把大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。
1、列出內容相關方與關系
基于你的業務模式,將內容相關方列出來,然后了解清楚相互的訴求和需要,梳理成一張關系圖。
如下圖所示,以小紅書為例,它主要的業務有內容、電商,里面有消費者、創作者、mcn 機構、第三方商家等多種角色,但他們來小紅書目的是不一樣的,比如創作者想要粉絲和變現,第三方商家是為了賣貨。
2、用戶維系
當某個角色的數量越來越多,就需要梳理出一套用戶體系,比如商家等級體系、創作者成長體系、會員體系,一方面是方便平臺管理他們,另一方面做資源傾斜,讓平臺貢獻多的用戶享受更多的資源。
做用戶體系,底層邏輯跟活動運營差不多,做法是制定規則,明確告訴用戶要獲得獎勵,就需要做出什么行為。比如餐飲店開張,用戶去朋友圈集贊(行為),一周內點贊滿 88 個(規則),到店免費兌換一份 88 元酸菜魚(獎勵)。
在梳理用戶體系時,不妨思考以下的問題:
① 這些用戶是誰?他想要什么?
② 希望他做出什么行為?
③ 這些行為被激勵的標準是什么?給多少?
④ 我們有什么獎勵?在這些獎勵里,他最想要的是什么,不想要的是什么?
⑤ 獎勵要怎么給?分開給還是一次性給?在什么時候給?
思考清楚后,就可以分出等級,用戶做什么可以獲得積分,達到多少積分升到什么等級,最后享有對應的特權。這個特權可能是精神的,比如勛章、獎狀,也可能是物質的,比如產品周邊、現金紅包。
最后小結一下,內容運營是內容鏈接用戶,將合適的內容匹配給合適的用戶,得到他的關注,后續做轉化。
而做內容,也是做產品,提供用戶所需的價值,而偉大的產品也是從一個點開始,比如 Facebook 最初是哈佛男生用來和哈佛女生約會的工具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,想了解更多關于
淘寶代運營、
湖北淘寶代運營等內容,敬請關注火蝠
電商代運營官網。